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一、炫彩课堂
20余堂印象深刻的课:
1、党海燕:讲《角的分类》,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加工得淋漓尽致,以致于钟天爽校长听了课后,惊呼想不到射洪师校有如此优秀的学生,后保送到川师大教育系读书。
2、范永林:参加全省青年教师赛课,把体育课演绎为力与美、技巧与技艺完美结合的课,获得第一名。
3、龙明:传承师校电话教学的传统,把磁带录音、录像结合进课堂,川北七地市青年教师赛课名列第二。
4、何德旭:把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展示得游刃有余,全省青年教师赛课名列前茅。
5、殷长贵:参加各种级别的赛课,包括全省青年教师赛课,把教师的亲和力及个人素质表现得近乎完美,成为赴美汉语教师。
6、唐霞:教给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的方法,获得全县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
7、马春华:一堂“四季风雨总关情”的美文欣赏课,信手拈来,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师积累丰富。
8、谢容:在全县教导主任培训会上献课,把课堂生态化、美学化,至今让很多学校领导津津乐道。
9、赵敏:激情四溢的课堂,学生怎会厌倦学习。
10、周素芳:一一落实学生学习状况,诠释了什么叫做“因材施教”。
11、陈远照:讲《善于调节情绪》,把小品带进课堂,翻开思品课教学的新篇章。
12、陈雪:给06年新进教师的示范说课,周全、严密,表现了数学课程的逻辑美。
13、邱华全:全省青年教师赛课,精致而不失大气,中规中矩而不乏创新,折服所有评委,获得第一名。
14、谭洪秀:讲改革开放带给社会的变化,应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合作——探究式教学,获全省录像赛课特等奖,并成为培训全省历史骨干教师的经典案例。
15、谌利:爱岗敬业,孜孜以求,获全省青年教师说课二等奖。
16、陈伟、覃华容、黄丽容、张皓、高云兵、王琼:积极准备,反复磨课,获全县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
17、李俊:五中的学生齐聚教学楼通道,高呼“李老师好、李老师再见”,是因为李俊老师给了他们上了一堂趣味的、快乐的数学课。
18、许政:赋予课堂文化和学术的内涵,升华了初中教学的课堂。
19、廖志荣:课堂从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愿学、会学、能学。
20、陈碧昌:课堂上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知识系统的建构,学生学习效果好。
21、袁兵:学案导学,走在课堂教学改革前列。
22、谭洪兵:堂堂清,周周结,教学效果好。
以上老师的课都是我曾经参与过或者见证过的课,堂堂个性明显、特色鲜明,好课有如好酒越陈越香,有的虽然已时过二十余年,至今仍记忆犹新,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期待各位老师去超越他们,书写更加华丽的篇章。
二、历史遗憾
1、都不是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赛出来的课
因为我们还没有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改革。
2、有锦标主义式的赛课痕迹
赛课是想取得一个好的名次,为校争光,为学科组争气,为个人添彩。过去,这也是我的想法,教师赛课前,我都是把老师召集起来,首先就是定目标,要求要赛到第一,然后才讲我的课堂教学观,名次成为我们也是我参加赛课最重要的追求。现在,我们已提出把赛课作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
3、常课中易出现的硬伤
(1)准备不充分致学生学得懵懵懂懂,课堂效率不高。
(2)选题不精致课堂效果不实。
(3)学生的地位有其名无其实,特别是建设课堂环境缺乏方法和技巧,难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课堂后10—15分钟的注意力只有强撑下去。
(4)用作业和辅导讲课延伸课堂,老师易成“讲课机器” ,学生易成“作业工具。
(5)体验式的实验教学是个薄弱环节。
三、守住根本
1、积极的学生观
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应该交给学生。而我们的教育因为受到传统的质量观、人才观、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不得不承认很多学生在“被学习”。于学校教学工作中,要守住这个根本,尚需全体教师革故鼎新,形成积极的学生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教学六认真
教学六认真是普通教育几十年来坚持的教学常规,自有它的科学之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六认真”说改革,即使改也只能在“六认真”之上说,不能在六认真之下说,所以我们说教学六认真是学校按部就班的一以贯之的常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
3、课堂是中心
课堂最能体现教师专业化特征,所以在教学管理中,要建立以升华课堂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研究机制。
4、科学地教学
(1)对话著名教育家:今天我们的教育依然行进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一位是班级授课制的创立者夸美纽斯,一位是普通教育学的创立者赫尔巴特,在他们之后,虽然有杜威实用主义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心理学、赞可夫超常儿童培养观、巴班斯基最优化发展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似乎都没有突破赫尔巴特思想的禁锢,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管理的方法,他认为第一是威吓;第二是监督以及与此相连的命令和禁止;第三是包括体罚在内的处罚。而威信和爱只能作为管理的辅助方法,尊重连辅助手段都不是,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不是还是典型的赫尔巴特式的教育。老师们:赫尔巴特是德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教育家,距今近200年。
(2)对话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过去的20多年,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教育有一部《学记》就可以了,而在周一与黄校长的研讨中,反思过去的观点,再研《学记》,发现《学记》虽还有其光辉的地方,但大多已不合时宜,其根本的学习观就是儿童如何习得积累伦理纲常知识的方法。在经世、致用、创新、发展的今天,单是一点积累知识的方法,不是学习的本质。
(3)对话名校改革:87年我在一小听课百余节,发现太和一小跟进北师大林崇德博士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改革课堂教学,一度与成都龙江路小学齐名,说明科学的才真理的。
四、与时俱进
1、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
至二十一世纪初:教育改革行进到新课程改革,欲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国9个年头,射洪7个年头,素质教育艰难前行,应试教育依然盛行。我有三个印象深刻的极端现象:一是山西榆树市榆树中学高考成绩不理想,市委书记向全市人民道歉;二是南京市搞素质教育,好学生大多跑到周边市县学校读书,宣布素质教育失败;三是去年成都市教育局信誓旦旦要搞素质教育,甚至要称书包的重量,结果半年把副局长娄进调离教育岗位,并提出向绵阳、资阳学习,新课程改革何其艰难。
而今:把重心放在了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这也是教学改革的最实在环节,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前任“讲评练考记”,在任“三效课堂”建设,存在即合理。
2、努力建构教学研究平台,寻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1)以课堂为阵地。根据学年度两学期的特点:上期以赛课为抓手,下期以青年教师展示课为抓手。让青年教师通过反复磨课、细细品课,迅速得到成长。此项工作,教务处作为具体的组织者、管理者。
(2)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会”为依托,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依据,事实上,我们几乎没有研究过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基本上是凭感觉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随意性很强,而且肤浅。要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必须就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做相关研究。
(3)以“相长沙龙”、“QQ群交流”为平台。“沙龙”和“Q群”成员通过讲故事,讲心得,讲反思,讲创新,相互启迪和激励,探寻教学工作的本质。
3、形而上的创造、形而下的实践
(1)所谓形而上的创造,就是紧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提炼出一个概念比较规范、内涵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学洋思、学杜郎口,但不做洋思、也不做杜郎口。射中实验校就是射中实验校,不单纯复制他人的模式。
(2)所谓形而下的实践,不得已的情况下,将教改推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增强执行力,像黄校长解读的绍兴实验中学“30+10”教学模式一样,用铃声,用逼迫式管理推行,形而上地壮烈。
我们的初衷:每门课程征集1—3名年轻教师,共20—30名,组成研究团队,按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重理论学习,更重实践探索,说课、研课、磨课、上课、评课、品课、悟课,探索并形成一般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