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压力调节方法指导
一、明确压力源,重点解决关键压力
当人们不明确压力源时,会处于一种莫名的紧张和烦恼状态,这时,需要我们理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源,并首先解决最大的压力事件,具体做法:
1、把给你带来压力的事情全部列出。
2、对所列压力源进行打分、排序、找到得分最高的压力源。
3、集中精力把得分最高的压力排除。
4、压力水平明显缓解。
二、让学习和生活形成规律
心理学家指出,无序的学习和生活会增加一个人的焦虑水平,并伴随情绪烦燥、动力缺乏、方向迷失、效率低下等负面现象。这时,我们需要让学习和生活变得有计划,有规律,对学生而言,应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在相应的时间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做什么,做多少,具体方法:
1、列举当天需做的所有事情。
2、将当天可支配的时间全部列出。
3、对要做的事进行估时(完成此项任务大概所需时间),分出轻重、先后等。
4、制定时间表,并将列举的时间分段填入表内(共七份,周一至周日各一份,以备反复使用)。
5、将整理好的学习任务按轻重,先后填入到相应的时间下面(用铅笔填写)。
6、按计划表执行学习,并注意检查、调整。
这样,每天拿出计划表就可明朗地知道自己的全程安排,不会因不知道学什么而烦燥焦虑了。
三、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找准学习效果改善的突破口
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地学习,这是很多同学感到迷茫的难题,其实只要找准了学习的重难点,并逐一解决这些重难点,短时间内让学习有明显地提高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北京市2002年高考理科状元叫陆程远,他在高考前一模只考了590多分,二模考了604分,高考最终以704分的高分勇夺理科状元。陆程远能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成绩提高100多分,并没有什么决窍,他在高考前只做了三件事:
一是按老师的安排来进行自己的统一复习,二是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平常的心态,三是集中改错。
陆程远在与高考心理专家王极盛交谈时说,一模二模错题没纠正,高考时错题纠正了,所以分数就上去了,对于同学们来说,错题就是重难点,就是突破口,重难点主要包括:
1、不懂的知识 2、不会的知识 3、掌握困难的知识 4、练习、考试时出错的知识
重难点是学习迷茫时的灯塔
四、调整心态,给自己确定合理期望值指出学生的自我期望应适中,不能过低,更不能过高,过低的目标没有激励性,过高的目标则容易让自己失败,从而受挫,产生自卑心理。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确定的中等期望则是同学们通过努力容易实现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成就感。
五、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非选拔性的考试主要是为了检查阶段内容的学习效果。因此,一个聪明的学生应是善于分析考试题的学生,是一个勤于发现问题并认真纠错的学生,而非老是看过去、看历史的学生,这种学生是不怕考试而又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低压力学生。
六、学会正确归因
归因即是对事情的结果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正确归因将影响学生的动力和效能感。当我们成功时,应将成功归因于我们能力强,知识掌握等主观可控因素上来。这才能增加自信,当失败不否定自我。
七、正确预习、并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增加听课成就感,提高听课质量的最好途径。
1、预习的任务包括:
(1)初步理解新知识。
(2)复习、巩固旧知识。
(3)找出不懂的知识,并重点标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听课。
(4)尝试笔记。
(5)尝试做习题。
2、方法。
(1)细读、深思、质疑。
(2)读、划、批、写、注相结合。
(3)回忆补漏发现疑难。
八、复习。
1、对政史地等科目的复习应先熟知知识的框架(笔记)再详看课本,以做到纲举目张,形成知识的整体体系。从而避免打开书了然,关到书茫然的局面。
2、用排除法复习,以减少复习量,但同时又能提高复习效率。
将熟知的知识排除或少花时间,将不牢固的知识进行重点标识,并逐一复习,坚持记少不记多的原则。
九、提高记忆的效率应遵循几条规律。
1、时间方面(在假期时):上午9—11点适合做习题;下午3—5点适合复习。
2、兴趣规律:将枯燥的知识进行兴趣加工,以激发对知识的兴趣。
3、中间规律:对知识的中间部份应多下功夫,多巩固。
4、多通道规律:尽可能把眼、耳、口、手、脑等信息通道同时调动,以增加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
5、框架规律:先熟知知识的整体框架,再细化知识。
6、适度规律:一定时间内不能过份追求学习任务的数量,应将重点放在质量上,否则将过优不及。
7、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为世界遗忘规律第一人,他经过研究得出,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当天所学知识若不及时复习,可忘掉40%以上,而学生的记忆习惯是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很少停下脚步来作有效巩固。因此掌握的知识很快,就变陌生了。这是学生压力大的重要诱因之一。从遗忘规律中我们应做好四个字:及时、反复,及时是为了让遗忘的脚步慢下来,反复是为了记忆牢固,反复的周期为当天——隔1天——1周——半月——一个月。
学生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