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学校主站 → 高中校 → 教学科研 → 科研动态
新闻阅读
 
射洪中学转发中央电教馆《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
[日期:2012-06-28]      来源:教科室      作者:
      点击:275
 

中央电化教育馆函


                                           教电馆[2012]56

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

论文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中心),各计划单列市电教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电教馆: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基础教育二司的指导下,中央电教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举办2012年度第三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以下简称“论文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教育二司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二、参赛人员范围

全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工作者。

三、活动时间

论文提交时间:    620-910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910

省级评审时间:     910-930

集中报送时间:     108-109

全国评审时间:     1011-1025

全国颁奖大会:    11

四、参赛要求

1.活动主题:融合之路·信息化与教育变革

鼓励全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

中小学校、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教师研修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模式研究;区域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协作教研、协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等。云计算环境下的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基础教育信息数据库、社区教育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等。

2)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研究

学习网站、网络学习课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探究性学习资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等。

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分层教学、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评价研究、案例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智能评价系统研究;基于虚拟社区的校际协作研究;学生电子档案袋的评价研究;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校长信息化素养和领导力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能力培训研究。

5)“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6)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

新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技术等)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研究;数字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7)教育游戏的基本理论、设计开发以及应用

8)社会化软件(QQ、博客、几何画板、统计软件、模拟软件等)的应用

9)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研究

10)不限于以上内容,其他与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2.征文要求

1)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要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字数在3000字—15000字(含图表)。应包含题目、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务必要写学校的全称,可参考学校公章上的学校名字)、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的任何联系方式(参赛作品范文见大赛专用网站)。

2)投稿不收取任何费用。

3.投稿方式

本次论文大赛采用在线投稿方式,参赛教师直接将论文提交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或登录各省移动公司校讯通平台,通过链接进入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首先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作者姓名、单位(全称)、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注册后提交论文,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论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费。注意:通讯地址务必要填写详细、准确,以便于获奖证书和论文结集发表后样刊的顺利邮递。

4.参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严禁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批评。

3)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如有剽窃或抄袭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文中引等无任何法律纠纷。

4)不符合作品形态界定相关要求的作品,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五、评审方式和报送方式

1.论文大赛将组织省级评审和全国评审。各省级电教馆负责组织省级评审。省级的评审标准、评审细则、获奖比例和奖项设置由各地电教馆自行确定。中央电教馆负责组织全国评审,并制定全国评审标准(见附件1)。

2.大赛组委会为各省级电教馆配备一个单独的账户,910日,各省级电教馆用该账户可登陆FTP平台下载各省参赛论文,组织省级评审。省级评审后,各省级电教馆按规定时间集中报送20-50篇论文参加全国评审,要求报送的论文中,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数量须占到90%以上。

六、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

1.优秀组织奖(评选细则见附件2):根据各地电教馆和学校宣传、组织情况以及投稿数量,组委会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评选对象包括各省级电教馆和学校(每省10-20个优秀学校组织奖)。

2.优秀论文奖:根据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共设置一等奖100名、二等奖200名、三等奖300名、优秀奖若干(论文交流及颁奖大会另行通知)。

3.论文发表:部分获奖论文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

七、联络方式

1.通讯地址: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电教大楼013信箱,中央电教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2.投稿平台技术支持

联系单位: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话:400-890-0086

    3.大赛活动详情咨询

联系单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宋灵青  010-66490925

    010-66490925

4.活动详情查询

1)“论文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

2)“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官网”(http://www.webcet.cn);

3)各省移动校讯通网站。

请各有关部门重视“论文大赛”工作,精心组织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者积极参加“论文大赛”活动,充分利用“论文大赛”平台,加强协作与交流,为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附件:

1.“论文大赛”参赛论文全国评审标准

2.优秀组织奖评选细则

                          

                                   中央电化教育馆

                                             二○一二年六月七日


附件1

               论文大赛参赛论文全国评审标准

类别

标准(满分100分)

权重

价值性

1.选题价值:论文选题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主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和可推广价值

30

2.应用价值:论文观点鲜明,围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可借鉴价值。

科学性

1.论点正确,符合实际,表述准确。

20

2.论据科学、稳定、严密;实验及调查数据准确可靠,符合教学规律,没有不确定、猜测性的内容。

3.研究方法科学,资料数据详实,推理严密,统计分析正确。

规范性

1.文章体例严谨(有关键词、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等),论述严谨,逻辑性强。

20

2.概念表述清晰准确。

3.内容和纲要切题,引用规范,图表制作精确。

4.无知识性和常识性错误,文笔流畅,文质优美可读性强。

创新性

1.理论创新: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进展,提出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对已有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进行科学的修正和补充,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

30

2.实践创新: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方面取得创新的进展或突破,有新思考、新方法、新策略、新探索。

3.研究方法创新:用新的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已有的方法进行科学地修正和补充。

附件2

                   优秀组织奖评选细则

1)省电教馆优秀组织奖具体评选规则:

  

权重

各省参与“活动”的论文数量

0.3

各省获奖论文数量

0.3

各省组织工作情况,如宣传组织、严格评审并及时报送全国评审论文等

0.2

各省投票数量

0.2

2)学校优秀组织奖具体评选规则:

  

权重

各学校参与“活动”的论文数量

0.3

各学校获奖论文数量

0.3

各学校组织工作情况,如宣传组织等

0.2

各学校投票数量

0.2